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2年全省高校新聘任辅导员上岗培训工作的通知》(苏教学〔201214号)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我省2012年高校新聘任辅导员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切实提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2012814 8月19,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苏州大学基地举办了第七期新聘任辅导员上岗培训。

开班起航  满载希望

814,江苏省高校新聘任辅导员上岗培训在校本部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开班典礼,来自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泰州等五市12所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的118名新聘任或未取得上岗证的辅导员参加了培训。我校党委书记王卓君,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涌,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张国华出席了开班典礼。开班典礼由江涌主持。

 

王卓君首先代表苏州大学对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苏州大学的办学历程。他强调,人才培养是评价现代大学的重要指标,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辅导员的工作与付出。他勉励各位辅导员为现代大学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希望大家在培训期间能有所收获。

张国华从总体要求、内容形式、组织管理、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对本次培训的总体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并表示苏州大学基地将竭诚为各位学员提供周到的服务。

班导师代表、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书记张芸老师与各位学员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并表示将在为期一周的班导师工作中努力做到严格管理、悉心指导、周到服务。

学员代表、常熟理工学院新聘任辅导员夏震然老师代表全体学员表示,在培训中将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认真上好每一堂课,顺利完成培训,并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尊重需求  优化过程

本次培训坚持以学员的需求为中心,遵循规范化、精细化与个性化总体要求,围绕名师授课和技能训练量大环节科学安排、精心组织。

坚持“一个中心”,按需施训。根据省厅文件的精神和新上岗辅导员的总体需求,本次培训把提高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在课程安排上以专题为主线,以需求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科学设计培训课程,优化创新培训内容,将能力培养贯穿于辅导员培训的全过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员的专业化发展。

抓好“两个环节”,注重实效。基地围绕“名师授课”和“技能训练”两大环节科学施训,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邀请高层次专家现场讲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训练让学员在学习理论的同时,锻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搭建“三个台阶”,突出效果。在组织管理中,我们实行层次鲜明的三级阶梯式管理——规范化考核、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培养,力求在科学的管理模式下培养出专业化、职业化乃至专家化的新时期辅导员。首先,严格规范化考核。基地设置了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考核退出机制,班导师从课堂表现、互动交流、主题作业三方面综合考量学员表现,据此评出优秀学员其次,注重精细化管理。在全校范围内聘请一批专业理论扎实、工作经验丰富的资深辅导员组成导师团队,每1012名学员配一名导师,指导学员的学习与实践,充分发挥导师对学员的教育、引导作用。各班成立临时党支部,积极发挥骨干学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有效推进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同时,基地按照“同校不同班”、“同班同宿”的原则安排住宿,为同班级学员的深入交流提供空间。再次,探索个性化培养。立足于“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培训理念,在“辅导员自我成长与发展”的互动交流中,让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需要选择主题,这样的创新尝试有效激发了广大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各取所需,真正学有所获。

依托“四种形式”,提升能力。

“授”——名师授课是本期培训的核心形式。冯刚司长在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讲座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前沿问题作了阐述,为大家指明了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王卓君书记的《现代化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主题报告,从宏观视角指出了要解决当前中国文化建设所面临的诸问题,必须要加强文化建设,尤其是加强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江涌副书记则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对》为主题,让学员系统地掌握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增强了广大学员预防、处理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的自觉性。

敬文书院副院长王剑敏、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查佐明、校团委书记王尔东以及教育学院黄辛隐教授等专家也分别从职业生涯指导、高校党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建设以及心理咨询辅导等多个层面为学员开班授课。

专家授课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既有前沿的理论,又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既有宏观的形势分析,又有具体的实务操作指导,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方法。

“展”——老辅导员的经验展示是本期培训的延伸形式。基地继续实行“导师制”管理模式,从全校辅导员队伍中选拔了一批业务精、能力强的优秀同志组成团队,担任培训班导师。同时,根据班导师的自身经历与特色确定交流主题,学员们根据各自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自由选择。交流主题涉及辅导员工作事务与辅导员自我成长的方方面面,如文科背景如何在理工科学院工作、年轻辅导员的角色转换、学部团工作的开展以及挂职经历与体会等等。“菜单式”的培训方案满足了辅导员多层次、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学员从中获取了许多实用性的工作技巧和经验。

 

“析”——案例研讨分析是本期培训的优化形式基地优化完善了案例研讨的内容,通过现场共同讨论面对学生工作常见问题(特别是棘手问题)时,该如何应对,采取怎样的措施,在碰撞中学有所思、学有所长。这种面对面的交流直击新上岗辅导员工作的关键部分,让学员逐步学会应对复杂局面、处理复杂情况、解决复杂问题,不断提升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艺术性。

 

“演”——辅导员职业技能演示是本期培训的创新形式。新上岗的辅导员迫切希望掌握实用性的工作技能。基地特别邀请了在第一届全国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优秀奖的江南大学江琳娜等三位老师作为嘉宾现场进行谈心谈话演示,为学员讲解如何在工作中与学生交流,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学员进行现场模拟,嘉宾作即时点评。这样的教与学的过程更加注重双向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寓学于乐”。

 

扬帆远航  学以致用

19日上午,本期培训的结业典礼在校本部学术报告厅举行。118位学员通过潜心学习、认真总结,在导师的考核及基地的审核下顺利结业。我校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张国华,副部(处)长董召勤、陈平出席了结业典礼。

张国华对本次培训工作做了总结。他对学员们在培训期间所表现出的坚定意志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本次培训的丰硕成果,并对学员们顺利结业表示衷心的祝贺。他以一个老辅导员的身份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做一个明白的人,明白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明白工作的专业知识;要做一个勤快的人,勤动脑、勤动手;要做一个有胸怀的人,学会适时调节自己的紧张与压力,为自己的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内心环境。

 

本次培训经过严格考核,综合评定出15名优秀学员(名单详见附件),在场领导为各位优秀学员颁发了荣誉证书。

 

附:

2012年江苏省高校新聘任辅导员上岗培训班(苏州大学基地)优秀学员名单

一班:

1. 南通大学                      露(女)

二班:

2. 常州大学                      岚(女)

三班:

3. 苏州大学                     

四班:

4. 苏州科技学院               蔡  锋(女)

五班:

5. 苏州科技学院               徐燕华(女)

6.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           顾 

7. 苏州大学                   黄  河(女)

六班:

8. 苏州科技学院               顾银君

七班:

9. 常州工学院                 朱炳根

10.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八班:

11.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付  娜(女)

九班:

12. 常熟理工学院             夏震然

十班:

13. 常州大学怀德学院        姚  洁(女)

14. 江南大学                徐雅静(女)

15. 苏州大学                 卢海栗

(学生工作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