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晚上,苏州大学优良学风班表彰暨创建工作宣讲会在校本部敬贤堂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作军,副校长蒋星红,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戴苏明、副主任委员杨亚安,教务部教学质量与资源管理处处长晏世雷,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孙宁华,学生工作部(处)部(处)长陈晓强,校团委书记肖甫青,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陈平出席本次会议。各学院(部)学生工作分管领导、学工办主任,2013-2014学年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示范班获评班级及2015-2016学年优良学风班创建班级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董召勤主持。
陈晓强首先总结了2013-2014学年优良学风班创建、评选工作。他指出,全年学校共406个班级申报创建优良学风班,申报比例占该学年全部行政班级总数的65.7%,比上一次增长了23.8%。同时,学校在已有评选办法、评分细则及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苏州大学优良学风班、优良学风示范班评选指标体系》,使优良学风班的创建与评比更具针对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经学院(部)初评,100个班级进入校级评审环节;学校审查评议出52个“优良学风班”,数量占该学年申报创建班级数量的12.8%,占全校全日制本科生班级数量的8.3%;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出8个“优良学风班示范班”。
陈晓强列举了广大创建班级在探索优良学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并表示在新的学年中将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规范评选流程,开展系统培训,增强操作性、科学性与目标导向性;进一步下移工作重心,加强对学院(部)层面的优良学风创建工作的指导与推进;把创建活动逐步内化为学生学习的自觉行动乃至苏州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后,晏世雷宣读了《关于表彰2013-2014学年苏州大学优良学风班的决定》。蒋星红为8个优良学风示范班颁发了奖牌。

宣讲环节中,5个优良学风示范班、2个优良学风班的班级代表分别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创建优良学风班体会和成效。敬文书院2012级笃行班展示了他们在“为国储才、自助助人”的敬文精神引领下,以独特的书院文化、学科交叉互补性学习和SCI三大核心计划完成了一个精英种子班的成长;唐文治书院2012级班则以课程结构多层化、导师制和特色讲座实现了一个不依靠幻想、依托实践存在的具体的乌托邦;作为未来的“白求恩”,医学部2011级临床医学(卓越教改班)从特有的“PRICE”教学模式培养医学技能,为成为卓越医师的理想奋斗;法学院2012级法学3班则以“学而不厌,天道酬勤”为班训,通过“课堂笔记—课后自习—课程资讯”三位一体的学习模式、提供法律援助以及模拟法庭比赛,成就了“学霸三班”的传奇;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2012级强化班把“强化星期三”、“学霸来帮你”和“团队攻克制度”作为营造优良学风的三大“催化剂”,令人印象深刻;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基地)班以“鹿鸣、雕镂、文质”为主题,通过思考阅读、参加重阳诗社、礼拜三学术沙龙等方式建设成为“卑以自牧”的学术型精英集体;作为理工科班级代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通过定期班会制度、生涯规划讲座和导师制加强同学们的实践学习、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江作军作了讲话。他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关键。学风建设对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历来重视学风建设并对此常抓不懈。对我校学风建设,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理解加强优良学风班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创建优良学风班、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加快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第二,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充分发挥优良学风班创建工作中广大师生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引领教师创新教学观念与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要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引领辅导员提升综合育人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教师善教”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锤炼品格,夯实人生和事业发展的基础。第三,规范管理,突出特色,切实做好优良学风班创建中的各项保障工作。各职能部门、学院(部)要高度重视优良学风班创建工作,并以此为契机,通过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强化管理、注重实效,典型引导、示范带动,打造品牌、凝练特色,做到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服务助学风,以环境育学风,切实加强学风建设。
随着2013-2014学年苏州大学优良学风班创建工作的圆满结束,2015-2016学年的优良学风班创建工作已经拉开帷幕。相信随着优良学风班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苏州大学良好学风将进一步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