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苏州大学学生学习座谈会在王健法学院B201会议室举行。熊思东校长、蒋星红副校长及校长办公室、教务部、学生工作部(处)、团委和王健法学院等单位的负责人出席座谈会,来自各学院(部)的学生代表、教务秘书代表、专职辅导员代表3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作军主持。

江作军首先介绍了本次座谈会的背景和目的。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非常愿意了解、倾听、分享与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新学期伊始召开座谈会,就是希望能及时了解现阶段广大同学对学习的理解、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答复与经验的分享,更好地促进大家的学习。

座谈会上,各位学生代表踊跃发言。他们中,有学习科研、实践创新和自强自立的标兵,有校院两级学生会主席和学习部部长,也有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和普通同学。能够与校领导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学习的收获与困惑,让同学们倍感兴奋。大家在分享交流各自有益的学习方法和经验的同时,也就自身及身边同学存在的教与学各环节、各方面普遍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倾听了他们的发言后,教师代表也提出了实际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又构想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大家的发言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使座谈会的氛围愈加热烈。

熊思东校长认真倾听了各位师生代表的发言,在记下关键要点的同时,不时询问更多的细节,并就同学们比较关心的午休时间、专业外语学习、专业校际交流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蒋星红副校长表示,学校将针对大家关于教务、选课、考务等系统的意见、建议,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切实予以改进,请同学们放心。

最后,熊思东作了讲话。他进一步强调了召开本次座谈会的初衷和意义。他指出,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学校重视学生,更重视学生的学习,再忙也得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的身上。他非常高兴能听到同学们分享的这么多好的经验、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次座谈会,各位同学能够将大家关于学习的体会、经验和感悟传递到会场外,让全校所有同学都有所借鉴,从中受益,形成“学校重视学生,学生重视学习”的良好氛围。

熊思东随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他对大学学习的理解。关于“来大学干什么”,他强调,学习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高效且经济的途径;大学则是开展系统学习的主要场所;而大学的本科阶段则更是人生中难得的可以得到老师耐心、圆满解答的阶段。他希望同学们珍惜在本科阶段成建制、系统化学习的时机,接受综合性大学提供的知识较为全面的科班训练。关于“在大学学什么”,他指出,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两个前提:一是大学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区别;二是知名大学和一般大学的区别。他强调,大学教育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和全面发展;而知名大学则更致力于培养“有灵魂的卓越”,提供持续发展的潜能。就具体的学习内容,熊思东认为应该是三个方面、六个关键词的内涵:一是价值与评判,二是知识与能力,三是适应与引领。同学们在大学里应当学到正能量的价值取向和批判性思维,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并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能够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关于“在大学如何学习”,他希望,同学们不仅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而且要学会自主学习,还要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他赞赏各位同学在发言中提到的各种自发形成的有益的方法和举措,希望学院(部)将其制度化后予以推广,由某个班、某个学院(部)的“范式”成长为“苏大范式”。

最后,熊思东从两个角度分析了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有效地采纳同学的意见、建议,提高教与学各环节、各方面的质量,满足广大同学的合理诉求。从学校的角度,他坦言,与同学们的交流令他深受感动,他希望学校相关部门认真听取学有所得的同学的建议,进一步落实工作、提升效能,要从合理制定修学计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改善学习和教学条件,改进教与学评价、考核体系等五个方面重点推进,既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又考虑当下的需求,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即使实现这些目标有一定的困难,也会将之变成具体做法,尽快采取措施。从学生自身的角度,他鼓励大家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迎难而进,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变为主动并升华为自觉,将萌芽变为体制,使“微行动”成为“燎原之势”,让更多的同学获益。

熊思东校长深入浅出、严谨活泼的讲话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大家一致表示,将把校长的期许带回去,传递给身边的广大同学,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启示,共同营造“勤学、善学、乐学”的良好氛围!

(学生工作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