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字【2015】38号

各学院(部):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二〇一五级本科生入学教育工作,经研究,制定《苏州大学二〇一五级本科生入学教育方案》,现予以公布。请各学院(部)参照此方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入学教育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落实。请分别于9月11日(星期五)、10月20日(星期二)前将《学院(部)二〇一五级本科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学院(部)二〇一五级本科生入学教育工作总结》报学生工作部(处)思想教育科(电子档发送至邮箱lill@suda.edu.cn)。

特此通知。                         

 

                             学生工作部(处)

 二〇一五年九月六日

附件:

 

苏州大学二〇一五级本科生入学教育方案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导航作用。为切实做好2015级本科生入学教育工作,特拟定本方案。

 

一、教育目的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引导和帮扶,帮助大学新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尽快完成角色转换,成功适应大学生活,充分利用大学优越的学习条件,把自己塑造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

 

二、教育内容

入学教育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规划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适应性教育等模块的主题教育。根据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总体要求,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研究,拟主要开展以下主题教育活动: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各学院(部)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应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营造构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环境,结合新生的思想实际,并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重要契机,把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综合起来,统筹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传播、践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近年来, 大学生轻视与伤害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开展生命教育, 引导大学生寻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会热爱和尊重生命尤显重要且迫切。各学院(部)应通过专家讲座、主题班会、专题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学业繁重、家庭贫困、人际困扰、择业困难等各种压力,不断增强学生自我调节、适应社会、承受挫折的能力,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

3、安全教育。学生的安全、校园的和谐稳定是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条件。各学院(部)应认真组织开展人身、生活、财产、交通等安全方面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身边发生的典型案例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新生进一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应急处理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同时,以“学生工作基础月”、“心理健康教育月”等为切入点,引领广大学生工作干部深入宿舍、教室、实验室、食堂,熟悉新生的基本情况,把握新生的思想动态,建立困难学生档案,完善入学保障体系,加强指导,全力帮扶,把学校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要及时通报、妥善处理。

4、爱校荣校教育。对大学生开展爱校荣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学院(部)应组织学生参观校史展、举办杰出校友展,学校成果展、邀请知名校友来校开讲座、开展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校园文明行等一系列大学生们喜闻乐见、容易接受和起作用的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和热爱学校,并促进大学生树立对母校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

5、法纪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引领大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基本保障。各学院(部)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国家、学校有关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规定和文件,重点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及《苏州大学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引导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顺利完成学业。

6、诚实守信教育。诚实守信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公民美德,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当前大学生新生的诚实守信教育集中体现在信息填写、学习考核、学费缴纳、助学贷款等方面。各学院(部)要在做好新生缴费及“绿色通道”工作基础上,结合少数学生存在的不诚信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诚信教育,培养诚信意识,培育诚信品质。各学院(部)可结合实际情况,引领广大学生知荣明辱,诚实守信,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境界,使学生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净化校园诚信氛围的形成。

7、感恩教育。“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集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和生命教育于一体。开展感恩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各学院(部)要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宗旨,以“孝亲、敬师、爱校、报国”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强化新生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意识;组织、引导新生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促进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8、海外研修专题教育。海外研修专题教育对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进一步推进我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具有积极意义。各学院(部)应结合本学院(部)专业特点,在二〇一五级本科生中开展海外研修专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国际化意识。

 

三、教育形式

入学教育的形式主要有:课堂教学、辅导讲座、活动拓展、环境陶冶、榜样示范、问卷调查、大会宣讲、主题班会、朋辈辅导、个别谈心、座谈会、征文、演讲、朗诵、文艺汇演、开学典礼等。

 

四、教育要求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作为大学生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途径,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全面的系统工程。要通过教育让新生不仅在形式上入学,更要在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入学。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统筹考虑国情、校情、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形势政策等,注重多方结合,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各学院(部)要充分认识到此意义,统一思想,高度重视,认真规划,积极实施,扎实深入地开展好此项工作。

2、综合考虑、多方结合。为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入学教育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注重多种渠道、多条途径、多个方面相结合,努力形成合力。要注重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教师教育与朋辈教育相结合、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日常教育与生活关怀相结合、学校/学院(部)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大会教育与多形式教育相结合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与管理育人相结合。

    3、精心组织、积极创新。各学院(部)要根据本方案精神,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制定本学院(部)新生入学教育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入学教育活动。要明确教育目标,丰富教育载体,积极打造品牌,体现学院(部)特色,创新教育途径、方法与模式,多样化地开展入学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效果和育人质量。